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全草类 > 蒲公英 > 正文
编号:10918798
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.PDF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6年2月23日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90KB,4页)。

    

    蒲公英的本草论证和种类鉴定

    袁昌齐

    (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10014)

    蒲公英为常用中药。有清热解毒、消痈散结的

    功能 ,主治乳痈 ,肺痈 ,痄腮 ,瘰疬 ,疔毒疮肿 ,目赤肿

    痛 ,感冒发热 ,蛇虫咬伤等症。本草记载始见于唐

    《新修本草》 ,原名蒲公草。云: “叶似苦苣 ,花黄 ,断

    有白汁 ,人皆啖之。”宋《本草图经》 : “蒲公草旧不著

    所出州土 ,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。春初生苗 ,叶

    如苦苣 ,有细刺 ,中心抽一茎 ,茎端出一花 ,色黄如金

    钱 ,断其茎有白汁出 ,人亦啖之 ,俗称蒲公草 ,语讹为

    仆公罂是也。水煮汁以疗妇人乳痈 ,又捣以傅疮 ,皆

    佳。”宋《本草衍义》曰: “蒲公英今地丁(指黄花地丁)

    也 ,四时常有花 ,花罢飞絮 ,絮中有子 ,落处即生 ,所

    以庭园间亦有者 ,盖因风而来也。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

    目》中将蒲公英由过去本草的草部中移入菜部 ,曰:

    “地丁 ,江之南北颇多 ,他处亦有之 ,岭南绝无 ,小科

    布地 ,四散而生 ,茎、叶、花、絮并似苦苣 ,但小耳。嫩

    苗可食。”根据以上的描述和记载 ,结合《本草图经》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之附图考证 ,古代本草记述的蒲公

    草和蒲公英肯定为菊科蒲公英属( Taraxacum)植物。

    在介绍可供食用野生植物的救荒类和食用类本

    草中多有蒲公英食用的记述。明《救荒本草》菜部

    中 ,载有孛孛丁菜。”又名黄花苗。生田野中 ,苗初塌

    地生 ,叶似苦苣菜 ,微短小 ,叶丛中间蹿葶 ,梢头开黄

    花 ,茎叶折之皆有白汁 ,味微苦”。救饥:采苗叶

    熟 ,油盐调食。”野菜谱中白鼓钉载: “救饥:一名蒲公

    英。四时皆有 ,惟极寒天 ,小而可食 ,采之熟食。”以

    所附图证 ,两者均为蒲公英属( Taraxacum)植物。明

    《野生博录》所载孛孛丁菜及黄花苗及其附图均指蒲

    公英属植物。

    我国入药的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、华蒲公

    英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

    有生产。多在3~5月间采收 ,个别地区均已亦有在

    6~8月采收的。以初开花时采收为佳 ,果实成熟且

    叶变黄时 ,质量不佳。

    蒲公英属( Taraxacum F . H. Wigg)是菊科中的

    一个大属 ,也是舌状花亚科最进化的类群之一。全

    世界有 2000 多种 (小种观点 ,大种观点为 300 多

    种) 。在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中部地区均有分布 ,也

    分布于热带南美洲地区。我国有 70 种 ,1 变种 ,除

    东南及华南省区外 ,分布几遍全国 ,西北、华北、东北

    及西南省区最多 ,华中及华东略少。

    蒲公英属中的许多种常无融合生殖或天然杂交

    而成新植株。这些无融合型个体间不进行基因交

    流 ,因而其种间界限难于划分。蒲公英为春季开花

    植物 ,其叶形变异大 ,甚至同株植株不同叶片深浅裂

    度有所不同 ,夏末秋初仍能再生 ,其再生叶的叶型又

    有显著差异。因此 ,仅凭叶形进行鉴定是不够全面

    的。作为蒲公英属植物分组、分种的主要依据有:

    1、外层总苞片的形状、大小、边缘是否膜质及膜

    质边缘的宽狭 ,总苞片在花期时直立或伏贴;总苞片

    先端的背部是否肥厚或有小角等。

    2、瘦果的果体形状、大小、颜色及其纹饰特征 ,包括纹饰形状、大小 ,在果壁上的分布;喙基形状、大

    小及其果体向喙基过渡时突然缢缩还是逐渐收缩;

    喙的粗细、长短;冠毛的颜色。

    3、舌状花的舌片大小 ,舌片背面是否有条纹及

    条纹的颜色 ,舌片、花柱、柱头在开花时及开花后的

    颜色变化等。

    全国各地入药作为蒲公英使用的有 20 多种植

    物 ,主要种类有9种。

    1.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. --Mazz ,别

    名:黄花郎子、黄花根子、锅巴丁、古古丁(江苏) 、黄

    花草(安徽) ,步步丁(山东) ,婆婆丁、把儿英、没英、高冠子簪花、蘑菇丁(河北) ,崩杆苗、黄黄苗、随风飘

    (河南) ,木姑姑、木根根、扑灯蛾(山西) ,黄花菜(青

    海) ,姑姑英(内蒙古) 、奶针草(华中地区) 。为《中国

    药典》收载种类。

    多年生草本 ,全株含白色乳汁。主根深 ,长圆柱

    形 ,肉质 ,外表黄棕色。叶基部簇生 ,排列成莲座状 ,具叶柄;叶片广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,长 4~20cm ,宽1~5cm ,边缘浅裂或不规则羽状分裂 ,顶裂片广

    6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20卷第3期

    ? 1995-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三角形 ,钝或稍钝 ,侧裂片三角形 ,全缘或具疏齿 ,裂

    片间有细小锯齿 ,叶下面被白色蛛丝状毛 ,叶柄及主

    脉常带红紫色 ,疏被白色蛛丝状柔毛或几无毛。花

    葶数个 ,从叶丛中抽出 ,中空 ,与叶片近等长 ,上部密

    被蛛丝状毛 ,顶端着生头状花序 ,直径 2. 5~4cm ,花

    序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 ,长8~10mm ,宽1~2mm ,边缘有白色长缘毛 ,先端增厚成小角状突起 ,密被蛛

    丝状毛;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 ,长 10~16mm ,宽 2

    ~3mm ,先端紫红色 ,具小角状突起。花全为舌状

    花 ,黄色 ,花冠平截 ,先端有5小齿。瘦果倒披针形 ,上半部有尖的小瘤状突起顶端有纤细的喙 ,长 8~

    10mm ,冠毛白色 ,长约6mm。花期4~9月 ,果期 5~

    10月。(图1)

    图1 蒲公英

    广泛生于中、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、路边、田

    野、河滩 ,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

    北部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北部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

    2.华蒲公英 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. ( T.

    sinense Dahlst . , T. sinicum Kitag) 。别名:碱地蒲公

    英。为《中国药典》收载种类。

    多年生草本 ,高8~20mm ,根颈部有褐色残存叶

    基。叶倒卵状披针形 ,稀线状披针形 ,长 4~12cm ,宽0. 6~2. 0cm ,边缘叶羽状裂或全缘 ,具波状齿 ,内

    层叶倒向羽状深裂 ,顶裂片大 ,戟状三角形 ,每侧裂

    片3~7 片 ,狭披针形 ,全缘或具小齿 ,两面无毛 ,叶

    柄和下面叶脉常带紫色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90KB,4页)